【国务院一锤定音】中国高铁再升级,“四纵四横”迈向“八纵八横”
2016年6月29日上午10:20,“人民铁道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出《关于“天路十年”那些事》,纪念青藏铁路开通十年;下午16:38,“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推送出《撒花!京沪高铁开通运营5周年!》,盘点京沪高铁开通5年来的不俗业绩。
这一天,留给中国铁路的,似乎只有回忆。
不过,临近19:00,一条信息突然引爆,立刻将人们从历史直接拽向未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将构建“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
会议认为,我国铁路密度低于发达国家,路网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发展不足。建设铁路网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既稳增长、更调结构,既增加有效投资、更扩大消费,是一举多得的利当前、惠长远重大举措。会议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遵循铁路发展规律,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扩大铁路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与公路、水路、航空等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加有效供给,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打造以沿海、京沪等“八纵”通道和陆桥、沿江等“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二是完善普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优化东部网络布局,形成区际快捷大能力通道,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打通普速干线通道瓶颈、卡脖子路段,实现铁路交通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推进与周边互联互通。
三是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同站规划建设以铁路客站为中心、衔接其他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扩大集装箱中心站、末端配送等货物集散服务网络,形成配套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交通枢纽。
四是培育壮大高铁经济新业态,促进沿线区域交流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带动制造业和整个经济转型升级。
五是深化投融资、价格等改革,提高中央资金对中西部铁路建设投入比重,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和广泛吸引包括民间投资、外资等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投资建设。铁路总公司要推进自身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盘活现有资产,用市场化方式多渠道融资,在铁路建设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记者近日从铁路部门了解到,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临(沧)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全线控制性工程实现开工建设,全线185个工点已有126个进入实质性施工建设。
截至2016年7月,大临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占总投资的10.6%。目前,每天有4000多名铁路建设者在大临铁路各施工点奋战,已完成路基土石方8.3万立方米、各类桥梁2041米,开挖隧道2445米。全线站前标段临时工程已全部完成,转入全面施工阶段。按计划,大临铁路将于2021年左右建成通车。
大临铁路全长202.09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全线将新建桥梁69座、隧道35座,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87.25%。大临铁路建成后,北端通过广大铁路、成昆铁路连接昆明、攀枝花地区,向西南通过规划中的临沧至清水河铁路与中缅口岸清水河连接,向东南通过规划中的临沧至普洱铁路连接正在建设中的中老国际铁路玉磨段,全部建成后,对完善西部铁路网、实现云南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意义重大。